付出真心,收获无限温暖

日期:2020/3/8    来源:光明日报
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>>

 原标题:付出真心,收获无限温暖

  

作者:靳丹淅

靳丹淅,1983年生,两个孩子的妈妈,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宣传部干部。2019年9月赴淅川县上集镇山根村任驻村第一书记。

2019年9月,我到上集镇山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。看到村里来了一个年轻的女书记,村里的男女老少七嘴八舌地议论:“咱村来了个女书记!很年轻!估计是来镀金的吧!看着像城里的,搁咱这能干好?”

“是不是来镀金的,过几个月,你们自然就会知道。”我在心里默默地说。

付出真心,收获无限温暖

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山根村第一书记靳丹淅(右二)带领党员志愿者抢种白玉木耳菌棒。资料图片

消除老百姓的质疑,唯有苦干实干  

怎么融入这个村?这是我驻村工作的第一道难关。

没有捷径可走,就是真心实意、脚踏实地付出。哪怕一堂小小的党课,我都准备了一个多星期,力求讲得生动实用。村里的贫困户我是一家一家地走,村里的人讲辈分,上门之前,我先了解每一户的家庭成员结构、致贫原因,进家门时就“二嫂”“五叔”地叫。称呼事小,但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,我跟他们拉家常,把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放在心上,尽其所能地为他们解决。

贫困户龚振红,在村里的扶持下,发展了虾蟹混养产业。我在走访中发现,经过危房改造,他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平房,养殖之路也算步入正轨,可还是一直愁眉不展。我问他什么原因,他说:“我要跟五哥说,跟你说没用!”他说的五哥,是村支书。听这话,他是觉得我这第一书记是来当摆设的。在他们的认知里,我一个年轻女子,肯定帮不了他。

从村支书那我得知,他第一年搞养殖,销路没打开,害怕他的虾蟹卖不出去。原来他愁的是这个。于是,我联系了县里一家粉丝量最大的新媒体公众号,在他出蟹的时候,上门给他做宣传。公众号的一篇网文《前天,我尝到了上集镇的大闸蟹!嗯,味道不错》让他的订单电话接连不断。我又联系了单位新闻科的同事,看看能否为他宣传一下,得知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要在我们县做一个田间示范秀节目,我联系单位协调把他推介上去。

当我在他的虾塘边,把央视要过来采访他的消息告诉他时,他搓着手,有点羞愧了。这个朴实的农家汉子,一下子转身回到他的塘边,给我拎了两篓螃蟹出来。螃蟹的味道好不好我不知道,但我知道,从迈进他家的门槛到走进他的心坎,这艰难的一步,我做到了。

驻村时间一点一点过去,我知道,要消除老百姓的质疑,唯有苦干实干。我真心实意为村里谋发展,把单位作为后靠力量,竭尽所能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。协调帮助村里配置一台电脑、一台打印机,争取2万元资金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为村广场配置了篮球架、乒乓球台、健身器材等……得知村里的群众为看一场戏要走到邻村,我请来县剧团的专业演员,在村里演出了两场古装戏,让村民过足了戏瘾。

当你付出真心,村里的党员干部和老百姓都看得见。逐渐地,村里人在路上遇到我,都会主动跟我打招呼。

把自己当村里人,竭尽所能为村民办实事  

我不怕工作辛苦,我最怕也最难过的是去有的五保户家里。他们无儿无女,生活暮气沉沉。有的人家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,没有一点生机活力,自己也没有自食其力的意愿。由于文化程度低,有时候给他们讲了很多遍政策内容,刚讲完他们又忘记了。还有些贫困户明明享受了各种政策福利,可就是说没有享受,让我们很头疼。如果一天下来都是走访这些贫困户的话,回来我都吃不下饭。但委屈归委屈,天一亮,还是要打起精神继续干。

扶贫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要是容易的话,就不会成为三大攻坚战之一了。俗话说,千军易领,一村难管。山根村有产业基础,村干部也有号召力,只是交通比较闭塞,长期影响发展。我虽不能让这个村子一下子富裕多少,但求自己在村里的每一天,都能把自己当成这个村的人,竭尽所能为村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。

2月中旬,七组的组长李纪华找到我说,疫情期间,老百姓都出不了村,很多户的土鸡蛋都卖不出去,问问我能不能想想办法,帮他们卖点。就这样,我在微信朋友圈里打起了广告,卖起了土鸡蛋。消息一发出,朋友们纷纷向我发出订单,收到订单后,我就挨家挨户去收鸡蛋,晚上再把收来的鸡蛋分好,一一送到朋友们手中。

短短三天,就有20多户农家的400多斤土鸡蛋经我手售卖出去了。一两百元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,对于贫困户来说,可能就是一袋化肥,还可能就是半个月的生活费。

很多事情看起来是小事,却都是老百姓的心坎事儿。

能够参与这个时代的大事,是我的幸运  

驻村工作是烦琐辛苦的,周六周日基本不休息。

我到村里的时候,刚好赶上我们县拟退出贫困县,县里集中扶贫业务骨干和驻村第一书记力量,成立了县级脱贫攻坚专职核查队伍,逐乡镇、逐重点村地毯式核查,以决战决胜脱贫摘帽。我们两人一组,每天要实地核查15至20户贫困户,并对他们进行政策培训。一天到晚到处跑,最长一次我在乡镇住了半个月,孩子和家里的事情都顾不上。

我女儿10岁、儿子3岁,实话说,刚开始我还是犹豫了一下。但脱贫攻坚是这个时代、我们这个国家的大事,如果能有机会参与,何尝不是一种幸运。而且我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待在机关,我想到基层干一干,更加了解农村生活。

驻村半年来,我最亏欠的是家里人。驻村后,我再也没有接送儿子上下幼儿园,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给女儿辅导功课,家里的很多事只能依靠丈夫。他学着给孩子们做饭,学着给孩子们缝缝补补……有时我会想起当初婆婆说的一句话,读了十几年书,终于从村里出来了,又要回农村去,不知道你图的啥?我也不知道自己图的是什么,我只知道在村里的每一天,我都能收获到感动、温暖和满足。

(光明日报记者龚亮采访整理)

(责编:WEBADMIN)

商贸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