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态环境部:进一步完善环评绿色通道

日期:2018/9/11    来源:本站原创
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>>

 原标题:生态环境部:进一步完善环评绿色通道

  

  (记者曹红艳)生态环境部在10日召开的常务会议上提出,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通道,对年内拟开工重大项目实行即到即受理、即受理即评估、评估与审查同步,重大基础设施类项目审批时间原则上压缩至法定时限一半以内。

  10日,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主持召开生态环境部常务会议,听取拟开工重大项目环评审批调度情况的汇报及2018年上半年环保重点事项督查落实情况的汇报。

  会议指出,环评审批是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的前提,提高环评审批效率是深化生态环境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的重要举措,对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、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、激发发展活力与动力具有重要意义。

  会议强调,要加强环评审批服务,助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,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,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。

  会议要求,要妥善处理好环评审批中的生态环境制约因素,既要切实把好生态环境准入关,又要发挥好重大建设项目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,对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和相关法定保护区的,指导督促项目优化选址选线,采取优先避让措施;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线性工程项目,确实无法避让的,要求建设单位尽量采取无害化方式穿(跨)越,开工前依法取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许可,坚决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。要加强对地方审批项目的调度和指导,围绕审批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,帮助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,依法加快环评审批。

  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司长崔书红不久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近年来,环评“放管服”改革作为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,在优化营商环境,激发市场活力,推动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一些进展。

  目前,环评涉及的5项行政许可已经依法取消了3项,分别是部门预审、试生产审批、竣工验收许可;保留的2项,一项是建设项目环评审批,还有一项是环评机构资质管理。对此,崔书红表示将进一步改革。

  现在除跨省、跨流域建设项目,部分新建规模化石化、化工等污染物排放量较大项目由生态环境部审批外,绝大部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都下放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。今年上半年,全国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91686个,其中,生态环境部只审批了22个。

  据介绍,通过实行区域环评、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,大幅减少编报告书的建设项目数量,将登记表由审批改为告知性备案,已最大限度减少了环评审批。今年上半年,全国备案项目环评412864个,占全国项目环评总数的八成。也就是说,现在项目环评的80%无需审批。

  针对当前仍有一些地方企业反映环评时间过长的问题,崔书红回答,一个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开工建设,环评要经历两个阶段。第一阶段建设单位要委托环评机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(表),期间还要开展公众参与,听取公众意见。第二阶段建设单位依法向有审批权的生态环境部门申报审批,通过审批后方可开工建设。而目前生态环境部环评审批时间已经较法定审批时间压缩了一半,有些地方的审批时间更短,且80%的项目只需网上填写登记表备案、无需审批。

  “为什么还有人认为环评时间长?实际上是第一阶段建设单位环评文件编制时间长造成的,属于建设单位的市场行为。影响编制时间的因素很多,取决于项目的复杂程度,也取决于建设单位启动环评文件编制的时间,还取决于建设单位选取报告编制环评机构的工作能力等诸方面。”崔书红讲到,环评的专业技术性强,环评文件对环境问题要进行现状调查,对产生环境影响的污染物排放要进行预测和分析,甚至要对一些重点关注的环境敏感区域进行长期监测,客观上需要一定的时间。从主观上说,一些建设单位对环评文件的编制不够重视,启动太晚。

  要解决上述问题,崔书红表示,一方面建设单位要承担起主体责任,早启动环评文件编制,选质量好、信誉度高的环评机构,依法依规做好前期工作。另一方面,政府部门要做好服务,关键是在“放管服”上下功夫。

  “下一步,生态环境部还将继续深化“放管服”,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审批流程,减少审批数量,压缩审批时间,进一步为市场主体提供办事便利服务,提高办事效率。”崔书红说。
来源:经济日报

(责编:WEBADMIN)

商贸推荐